当前位置:首页>>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大观检察干警《第二十条》观影心得(二)
时间:2024-03-1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观看《第二十条》后,感触颇深,对于我这个司法从业者来说,无异于一次理念重塑。


  当主人公韩明用案发视频对公交司机耐心讲解哪一段是见义勇为,哪一段是犯罪中止、哪一段是防卫过当、哪一段是故意伤害的时候,仿若一场拳击比赛的裁判在认定击打的有效性和得分点,这种“事后诸葛亮”式逻辑精巧严密的分析也曾是我所追求的,常常对此沾沾自喜,却对遭受不法侵害当事人身处绝境奋力一搏的无奈、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坚定勇敢不曾关注,充斥着司法的“傲慢”。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而经验在来自于丰富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社会大众对公平正义朴素情感的追求。当韩明亲身经历感知案件当事人的艰难后,开始真正转变错误观念,对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立法本意、价值追求进行思考,得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结论,最终作出了不予起诉的决定。真正的司法工作者,千万不要局限于案牍上的逻辑分析,一定要多接触人间烟火气,才能以“如我在诉”的同理心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张志朋



  电影《第二十条》片名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聚焦“正当防卫”这一热议法条,讲述了以韩明、吕玲玲为代表的基层检察官们顶住重重压力,追根溯源查明案情真相,只为守护公平正义的故事。


  影片中笑点与泪点密集交织、正义与邪恶激烈对撞,在法、理、情的平衡求索中传递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朴素价值期待。喜剧也能引人深思、让人泪流满面。当检察官吕玲玲声泪俱下向韩明发出灵魂拷问:郝秀萍为什么要去跳楼?是她的绝望,是她对法治的绝望、对公平的绝望、对我们的绝望,如果我们不能拯救一个绝望的母亲,不能让这位母亲重燃希望,我们有什么资格穿这身衣服?这是整部影片情感和情绪的至高点。电影中一个个案例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是对机械执法、就案办案的警醒, 法律是理性的,但不是冰冷的;司法是严肃的,但也可以有温度和情感。“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影片中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台词引发了干警们的共鸣和深思。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法律应该鼓励和弘扬。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是法律的尊严,也是依法治国的准则。


                             ——叶波



  影片通过其独特而深刻的剧情描绘和引人入胜的表现手法,讲述了检察官韩明在中年时期所遭遇的挑战和考验。影片中,韩明被卷入了一桩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该案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同时还面临社会伦理和道德层面的严峻挑战。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韩明不得不面对重重压力和阻力,他不仅需要直接应对来自外部的质疑和挑战,更需要应对内心的痛苦挣扎和煎熬。该案成为韩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转折,让他开始全新审视和反思自己对于职业、法律及正义等的理解。


  正当防卫条款,在我国刑法体系乃至整个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20年,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开宗明义地指出,要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寥寥数语,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凝聚了无数案件中当事人的命运和悲喜。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要坚决抵制“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更不能站在“上帝视角”对防卫人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而应当站在一般理性人、自然人的角度来判断防卫行为是否恰当,不能要求防卫人必须采取与受到的不法侵害行为基本相等的反击强度和方式。


                             ——周歆宇